电脑写出的诗词可以达到何种水准(电脑写出的诗词可以达到何种水准程度)

小编:迷魂雪 更新时间:2022-08-27 14:02

中华诗词如长江大河,源远流长,又如满天星辰,璀璨夺目。我们读到一首诗词,在被它的美丽打动的那一瞬间,又常常想去探求,字字珠玑的诗词背后,这位诗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诗词和诗人是分不开的。孟子早就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诵古人的诗,读古人的书,不了解这个人本身,不了解他所处的时代,那是不行的。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才能真正和古人交朋友。

任何一首诗词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诗人人生历程中某一时刻的产物。表面看起来,诗词是由一个个语词、意象聚合而成,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文本。诗词中所用的字词、意象、典故,有很多还是前人用过的。有时候,孤立地看两首不同的诗词,好像差别不大,都是春花、秋月、夏雨、冬云的堆叠,以至于近年来有人尝试用电脑程序来“写”出一首“古诗词”。在海量数据和智能算法的推促下,这首“古诗词”中出现的语词、意象、典故,似乎和真正古人的诗词差不多,电脑真的达到了古代诗人的水准吗?

其实,古诗词从来就不是语词、意象、典故的简单机械堆叠,而与诗人的生命状态紧密联结。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到苏轼笔下就成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到辛弃疾笔下就成了“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他们的问题不同、心愿不同,面对明月,一首诗词展现的是独属于那一位诗人的情感天地与人生思考,独属于那一时刻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

韩愈曾言:“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欧阳修进一步提出“穷者而后工”的观点。这并非说诗人天生就是倒霉蛋,活该受穷受苦,而是说很多好诗(当然也包括词),的确是诗人身陷困境时创构的佳作。没有所遇的困顿,没有所处的逆境,诗人恐怕是写不出那些动人心魄的千古绝唱的。

诗人在创作时,对于困境本身的激发作用,也是有所自觉的。苏轼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三地恰恰是他惨遭贬谪之地,可说是人生中的最低谷了,反而被诗人视作一生“功业”所系。他如此直白地写在诗中,是在宣示一种力量,通过写诗对抗人生逆境的力量。

我们读到那些逆境中写就的诗词佳作,了解了诗人为何身陷逆境,最终又是如何走出来的,是不是更对诗人产生了一份由衷的敬意呢?世道浇漓,既压复起,反抗逆境的勇气,坚守理想的底气,和经典诗词一样,都闪烁着人性和文明的光辉,给普通人以巨大的鼓舞。这大概是探求诗人生平的又一重意义吧。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长 方笑一)

电脑写出的诗词可以达到何种水准(电脑写出的诗词可以达到何种水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