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岁的姥姥告诉我(姥姥的70岁生日)
前几天跟孩子们一起看了一个老人家的短视频,特别震撼。
这是一名同济大学退休物理教授,今年已经72岁了。
用轻松有趣的方式,跟孩子们搞物理科普。
这个头发灰白的老奶奶,做起实验来,对我们就是“降维打击”,我们看得惊呆了。
原来物理还可以这么玩啊!
为什么我小时候没遇到这样子的物理老师啊!
这是我看完吴姥姥的视频后,一直跟我家俩孩子感慨的话。
像我们家俩孩子在研究到底从哪里可以找来这一把扫把。
以及原来用这样子的方式也可以做出一个“法拉第笼”(这是我家孩子第一次接触的概念)。
看吴姥姥的视频总让人大吃一惊,像一口大铁锅就可以模拟“中国天眼”的工作,用吹大一个气球就可以模拟火箭上天的画面感,姥姥津津有味地说,孩子们津津有味地看。
我们后来还去看了CCTV对吴姥姥的采访,吴姥姥说:“想通过这样子的方式,让孩子们爱上物理,爱上科普。”
这句话也让我很是感慨。其实看吴姥姥的视频,里面很多知识点是我们初中高中物理的知识,但小时候我们学这些知识大多只是通过刷题、记忆等传统的方式,可是往往这些知识学来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勤奋点的用心点的,的确可以帮助我们高考拿一个好成绩,但是要真的在生活中、科研中去运用它,实在是相差太远了。
吴姥姥说,她觉得自己就好像进大观园的刘姥姥,对物理大观园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
她想把好奇心感染给别人,很多孩子是喜欢物理,还是害怕物理,背后是一个与好奇心有关的问题。相当一部分人,好奇心已经很弱很弱了。
姥姥采访中所说的话,也让我想起这段时间陪我家俩孩子做科学实验时的事情,也让我找到了些许思路。
01
这段时间,我家三年级的哥哥Joshua迷上了机器人,他从开学后就天天跟我说机器人的世界太美好了,每周五下午是学校的机器人课程,他基本上每周四晚上睡觉前都会告诉我:“妈妈,我太开心了,明天是机器人课。”
前段时间,孩子还摩拳擦掌地告诉我想报名参加机器人比赛,这是广州越秀区举办的一场面向各区中小学生的赛事。
孩子很想参加,但觉得自己能力并不够,所以就跟我商量着也许这次参加不了比赛,但可以先试试从做一个基本的创客项目开始。
看着孩子暗暗下定的决心,我当时其实有点犯怵。我之前靠刷题而积累起来的物理知识真的有限,拼妈彻底没戏,可怎么办呢?
02
不过,当我问了一圈我身边的朋友,我发现“众人拾柴火焰高”还是很有道理的。
学校里其实有C++编程课,三年级孩子就可以报名,这是孩子掌握计算机语言的高阶课程。
在清华大学毕业的朋友指导下,我们购入了一些基本设备。
围绕最基础的入门项目,我们网上也搜到了一些攻略视频。
孩子就这样子,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趁着周末很空的时间,一起玩了起来。
其实哪怕是各种材料都备齐了,真正实操的时候,也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
一点点看视频的指示,却发现自己卡在无法上传程序中。
好不容易上传了,却发现正负极接错线路,再排查问题。
但反复校对了,最后灯却做不到代码设定的结果,只能再重新校对。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实验,孩子前后花了3个小时才做出来,做出来的那一个瞬间,孩子开心地蹦了起来,告诉我:“妈妈,我厉害吗?我厉害吗!原来想学好机器人,里面的门道那么多啊!”
03
可不是,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小项目,孩子也需要折腾那么多,这里已经是最基础的正负极电灯的接线,和对程序的录入和传输了,如果再加上机械等物理知识,还有3D建模设计的话,他们需要学的基本功可深可多了。
这件事情后,孩子虽然没有如期参加到机器人比赛,但我也能感觉到他们的变化。之前孩子学C++,觉得枯燥又无趣,毕竟学校里用的设备都是老旧的系统,还得自己带上电脑去上课,孩子都觉得挺麻烦的,但现在经过了自己的编程和代码,发现原来基本功是这样子积累下来的,孩子就不再嘟着嘴巴嫌弃课堂了。
可是,还让我们很惊呆的是当我们无意中看了一些高年级学生的科学课展示作品,我心里也不由得大写了个服。
有的孩子通过Scratch,制造筷子学习机。
有的孩子研究如何方便病人了解各种药品名称和用途,制造出学习机。
有的孩子为了学好自由泳,制作了超音波感应机。
有的孩子通过制作左右方向感应灯,保证行驶安全。
有的孩子直接做了能够学习音阶的学习机。
这些项目千奇百怪,但又非常有趣。看越多会越感慨,孩子们的创意和想象力原来可以那么棒。在这些创意和好奇心被保护着的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原来一切的知识都是实现自己心中的渴望而服务的,那份快乐,值得每个孩子牢记一生。
04
我家两个孩子,现在都处在学习的关键时刻。就像我昨天在直播间里回答的问题一样,如果孩子到了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都没有学习的兴趣,不积极、不愿意、也觉得很无趣的话,那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了?
很多时候,往往可能就出现在吴姥姥那句话里:保持好奇心真的太难了。
很多人学着学着,就已经没有了好奇心,丢失了好奇心。
但好奇心可以通过无穷尽的辅导班、培训班、刷题来满足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大量的好奇心,其实是通过孩子的亲自动手实践能力来获得。
哪怕是摸着石头过河,我忘不了孩子专研进自己的小项目中的那份熠熠闪光的眼神,遇到难题的时候攻克不了,才发现一切得回归到最基础的地基,重新对自己的学习领域产生敬畏,认真地回看如今的自己,和自己内心渴望成为的自己,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动手实践和应试背诵真的有本质的差别,可以说应试只要复习到位、刷题足够了,分数肯定是能拿下来的,但是项目实验却完全不一样,有可能理论看的都是那样子,但是实际操作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想不到的问题,这时候,如何可以有耐心、沉浸下来思考和排查困难,才是最难的事情。
我家孩子想学机器人,他一开始以为学机器人只要会搭积木和学编程语言就可以了,可是真正接触后才发现,学机器人最重要的起点是要对自己的生活有感知力,知道并且好奇想要去改变什么,让生活更美好。围绕这个目的,学物理、机械、计算机这些才有深入学下去的耐心。否则遇到困难,只会打退堂鼓,那就根本不可能有把实验做出来的机会。
吴姥姥之所以是“降维打击”,也因为她就是同济大学的教授,在这个领域,已经深耕了那么多年,现在拍短视频,是换一个形式来重新做自己,但本质上,还是展示自己最想要传递给青少年的价值:爱上物理,爱上科学,科学科普,一切都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