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困难一一我买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应该买)
我平时宅在家都用台式机,最近一直想买个轻薄本,“离家出走”时用。也就打打字,浏览下网页,所以低配就行。刚打开京东,还很冷静,只要求“续航别太差”、“屏幕护眼”“便宜,别超5000元”、“处理器12代i5、R5的核显就够了”,“最好是一线品牌售后有保障”,于是很快选中了惠普战66和联想thinkbook14。都结实(N项军标)、可扩展,都是低分屏,但对码字影响不大,前者有惠普闪传和超级续航,后者有护眼,我偏向于前者。如果果断下单,这事就过了。谁知我也是闲得慌,觉得手机是华为的,用华为matebook体会下多屏协同也挺好,看看华为吧,发现华为挺贵,经济适用型的D14是低色域屏,人家说不好,那就再换屏幕,继续往下找,居然很自然地把超过7000元的华为本放进了购物车,此时胃口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屏幕最好高清、2.8K的OLED屏明显更爽,最好i7、R7一步到位,内存、硬盘大点或最好有扩展性,指纹解锁或人脸识别最好也招呼上,雷电接口也很重要(虽然我完全想不出我能用它来干啥)......
要都满足,价格都在6000以上(好在我对游戏完全没需求,否则得看到价格一万五以上),几乎比较了一整天,还吃饱了撑的看了无数测评,直到突然回归理性:“我在干嘛?我就是出门用下word或wps,连浏览网页都喜欢用手机,何至于要求那么高?功能再好,我用不上也是枉然。”于是再次确定标准:“5000元以下”。
这时荣耀magicbook 14进入视野,有我码字超喜欢的3:2屏,还能和华为手机玩协同,更标称超级续航。正好活动价4999,简直不要太合适。如果这时候下单,折腾一天也就算有了结果。但我偏不,非要等到第二天再做决定。
到了第二天,突然发现以前加在购物车的惠普星14pro也做活动,4699,而战66恢复为5499(之前活动价4599)。这时候我就想便宜点,所以只比较惠普和荣耀这两款经济适用本,最后300元的差价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我选了惠普星14pro。实话说,理智战胜情感,选完却有点遗憾。
归根结底,还是“穷”闹的,笔记本一年不知能用几次就买已算任性,再为用不到的功能买单就过分了。上有老下有小(小的才三岁),没太多资本让我任性。不像二十年前光棍时,跟人学玩单反花不少银子,家里、办公室都有台式机还花两万买了联想的小本本,那时对未来真是无所畏惧。
我选完后的遗憾让我想起了所谓选择的悖论——当有很多选择时,照说我们应该感觉到幸福,其实可能正相反。这是学者用来解释为什么现在的人比以前贫瘠时期的人幸福感更少的原因之一。想想也是,以前没得选择,关键是大家都一个“怂样”,所以内心平静。现在就不一样了,选择多了,似乎永远有更好的,你想不想要?同时别人的选择也在影响着你,要不要比?于是,很多时候选择太多反而是件麻烦事。前不久网上看到家在农村的一哥们说,村里第一个外出打工开车回家的人会成为全村最靓的仔,第二年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开车回家,再往后就得开好车回家才能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不光是选择回家方式、选择车,这更是在选择出场形式,得考虑是否有面儿。
有选择,就有攀比。攀比产生动力,这是好事,但同时也产生压力、让人焦虑。更理智、更平衡的选择,或许会让自己轻松一点。
就好像我昨天拿到新电脑后,玩了半天,觉得很满意,够了,真的够了,只要不坏,按我的使用场景,五年十年可能都是它,于是不再遗憾。至于面子问题我也有,好在这把年纪已经不太执着这些了,所以我带着我的经济适用本去星巴克坐着也没问题,“咖啡就大蒜,秋水共长天一色”(郭德纲语录)。